舍:放下;分:分离、分别。形容感情很好;不忍分离。
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难舍难分,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‘水公馆’。”
形容关系密切,感情融洽,难以分离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便是舅太太,珍姑娘合安太太,并金玉姊妹,骨肉主婢之间,也有许多的难分难舍。”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二章:“只是在不久以前,他被调到工程局担任总工程师的时候,两人才难分难舍地分了手。”亦作“难舍难分”。吴运铎《把一切献给党.转移》:“一人挑着被子,一人扛着藤椅,我们难舍难分地告别了。”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第三五:“这样难舍难分的洒泪而别。” 并列 形容双方感情极好,不忍分别。邓贤《中国知青梦》:“但是无论人们怎样愤愤不平,对历史对现实发出怎样的诘难,感情怎样~,‘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’。农场的建设事业最终要靠农场人自己来完成。”△多用于亲朋好友舍不得分手的场合。→唇不离腮 ?相忘江湖。 也作“难舍难分”、“难割难分”、“难割难舍”。
区划开:~开。划~。~野(划分的范围)。~界。~明。条~缕析。~解。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:~发。~忧。~心劳神。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:~会。~行(háng )。 散,离:~裂。~离。~别。~崩离析。~门别类。 辨别:区~。~析。 区划而成的部分:二~之一。 一半:人生百年,昼夜各~。春~。秋~。
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:~所当然。身~。~内。恰如其~。安~守己。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:成~。天~(天资)。情~(情谊)。 料想:“自~已死久矣”。 同“份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:知识~子。
居住的房子:宿~。旅~。校~。 居住,休息:~于山麓。 谦辞,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:~弟。~侄。~亲。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:退避三~(喻对人让步)。 姓。
《唐韻》府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文切,𠀤音餴。 《說文》別也。从八刀,刀以分別物也。 《易·繫辭》物以羣分。 又《增韻》裂也,判也。 又《廣韻》賦也,施也。 《增韻》與也。 又《玉篇》隔也。 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一黍之廣爲一分。分者,自三微而成著,可分別也。 又半也。 《公羊傳·莊二年》師喪分焉。 《荀子·仲尼篇》以齊之分,奉之而不足。 又徧也。 《左傳·哀元年》熟食者分,而後敢食。 又與紛通。 《荀子·儒效篇》分分乎其有終始也。 《淮南子·繆稱訓》禍之生也分分。 《註》猶紛紛。 又《周禮·天官》以待國之匪頒。 《註》匪讀爲分。 又《唐韻》扶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符問切,𠀤汾去聲。名分也。 《禮·禮運》禮達而分定。 又均也,分劑也。 《禮·曲禮》分毋求多。 又分位也。 《漢諸葛亮出師表》此臣所以報先帝,而忠陛下之職分也。 又《集韻》方問切,紛去聲。均也。 《左傳·僖元年》救患分災。 又《正韻》府吻切,音粉。 《爾雅·釋器》律謂之分。 《註》分音粉,律管可以分氣。 又《韻補》叶膚容切,音丰。 《曹植·七啓》太極之初,渾沌未分。萬物紛錯,與道俱隆。 又叶膚眠切,音近徧。 《班固·西都賦》九市開場,貨別隊分。人不得顧,車不得旋。災字原刻从𡿧。
『舍』《廣韻》始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夜切,𠀤音赦。 《說文》市居曰舍。 《釋名》舍,於中舍息也。 《禮·曲禮》將適舍,求毋固。 《註》謂行而就人館。 《疏》適,猶往也。舍,主人家也。 《周禮·天官·宮正》以時此宮中之官府,次舍之衆寡。 《註》次謂吏直宿,若今部署諸廬者。舍,其所居寺。 《前漢·高祖紀》高祖適從旁舍來。 又《王莽傳》里區謁舍。 《註》不宿客之舍爲里區,宿客者曰謁舍。 又息也。 《詩·小雅》爾之安行,亦不遑舍。 《箋》女可安行乎,則何不暇舍息乎。 《前漢·高祖紀》遂西入咸陽,欲止宮休舍。 《註》師古曰:舍,息也,於殿中休息也。 又日行有次舍。 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日入於虞淵之汜,曙於蒙谷之浦。行九州七舍。 《郭璞·遊仙詩》迴日向三舍。 《註》二十八宿,一宿爲一舍。 又師行一宿爲舍。 《增韻》又三十五里爲一舍。 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晉楚治兵,遇於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 《註》一舍三十里。 又《釋典》一俱廬舍。 《註》四里爲一俱廬舍。一里三百六十步,一俱廬舍計一千四百四十步。 又止也。 《禮·月令》仲春之月,是月也,耕者少舍。 《註》舍,猶止也。 《管子·四稱篇》良臣不使,讒賊是舍。 《註》舍,止也,謂止讒賊於其旁,與之近也。 又廢也,罷也。 《易·乾卦》見龍在田,時舍也。 《左傳·昭五年》舍中軍,𤰞公室也。 《註》罷中軍。 又厝也。 《戰國策》王不如舍需於側,以稽二人者之所爲。 《註》舍,猶厝也。 又施也。 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老有加惠,旅有施舍。 又《昭十三年》施舍不倦。 《註》施舍,猶言布恩德。 又官名。 《周禮·天官·掌舍》掌王之會同之舍。 又《地官》舍人。 《註》舍,猶宮也。主平宮中用穀者也。師古曰:舍人,親近左右之通稱,後遂爲私屬官號。 又處也。 《詩·鄭風》彼其之子,舍命不渝。 《箋》舍,猶處也。 《釋文》舍,音赭。王云:受也。 又除也。 《詩·小雅》舍彼有罪。 《傳》舍,除也。 又釋也。 《詩·小雅》不失其馳,舍矢如破。 又《大雅》舍矢旣均。 《箋》舍之言釋也。 又中也。 《禮·射義》射之爲言者,繹也,或曰舍也。 《疏》舍,中也。 又舍匿。 《前漢·淮南王傳》舍匿者,論皆有法。 《註》謂容止藏隱也。 又與赦通。 《前漢·朱博傳》姦以事君,常𠛬不舍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始野切,音捨。止息也,廢也,置也。 《論語》不舍晝夜。 《書·湯誓》舍我穡事,而割正夏。 《釋文》舍,音捨,廢也。 《左傳·昭四年》使杜洩舍路。 《註》舍,置也。 《釋文》舍,音捨。 又《五音集韻》悉姐切,音寫。 《揚子·方言》發挩舍車。 又《集韻》始隻切《正韻》施隻切。𠀤與釋同。 《周禮·春官·大胥》春入學,舍采合舞。 《註》舍卽釋也。采讀爲菜。始入學,必釋菜,禮先師也。 《釋文》舍音釋。 《管子·五輔篇》是故上必寬裕,而有解舍。 《註》解,放也。舍,免也。 《釋文》舍,同釋。 又《韻補》叶舂遇切,音戍。 《屈原·離騷》余固知謇謇之爲患兮,忍而不能舍也。指九天以爲正兮,夫惟靈修之故也。 又叶始賀切。 《白居易·效淵明體詩》所以隂雨中,經旬不出舍。始悟獨住人,心安時亦過。 《唐韻》書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始野切,𠀤赦上聲。 《說文》釋也。 《正韻》弃也。 《宋書·殷淳傳》愛好文義,未嘗違捨。 又姓。明洪武中,稅課大使捨敬。 經典省作舍。